1998年台灣爆發了腸病毒71型的大流行且造成78個死亡案例,引起大眾及醫衛界對此病毒的重視。此後,各類腸病毒的流行不斷。國衛院臨床研究組與疾病管制局合作分析2000年至2005年的“全國定點醫師監視通報系統”中,經“實驗室確認為腸病毒的陽性案例”資料,有系統地了解過去六年來的流行模式,趨勢及相關因子。腸病毒屬(Enterovirus, EV)是台灣地區常見的感染之一,包含腸病毒71型(EV71)、克沙奇A病毒(Coxsackieviruses A, CA)、克沙奇B病毒 (Coxsackieviruses B, CB)、伊科病毒(Echoviruses, E)等六十多型的病毒。多數感染後的症狀不明顯,一些人會有腦膜炎、腦炎、手足口疱疹(又稱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頰炎等臨床表現。但嚴重時可併發神經系統病變、永久性肢體麻痺、心肌炎等,甚至導至肺水腫死亡。
六年來在疾病管制局定點醫師的通報系統中共偵測到一萬二千多個腸病毒陽性的病人個案,每年有一千三百到二千五百案例。以月份來分,春夏季是高峰期,52%發生在4到7月。但2000與2004年的11、12月曾有高峰。如果由基因親源性分成的五大種類(species)來看,HEV-A佔六年整體已定腸病毒型別者(typed)的63.7%,HEV-B佔33.3%,Polio佔2%,HEV-C佔1%。發生年齡以兒童為主,63%在三歲以下。六年全體的中數(median)是三歲,不同種類間有些差距,如HEV-B species案例年齡的中數是4歲,HEV-A species是2.8歲,Poliovirus是0.6歲。發生性別偏向男性,尤其是HEV-A species,六年整體57.6%案例發生於男性。
台灣腸病毒的主要流行在這六年間以CA16和EV71為主,佔總量的18.6%與12.5%。CA16型除了2004年外,每年都是流行型之一,而2003、2005年更佔當年總量的36%及26%。EV71型每年偵測到140-350個案例,佔每年的8%到18%,2000、2001、2003、2005年達當年流行型別(prevalent type)的10%標準。仔細分析這兩型六年的趨勢發現,流行高峰期為每年5月至7月,但有幾次例外:1. CA16從2002年10月份案例數由北部地區快速上升,中部、南部接著流行,這一波流行持續到次年6月;2. EV71型在2003、2004年最高量是在這兩年10月份。六年總量上,CA16在北部較高,而EV71在中部較高。但就各別年份來看,流行的開始或最高量在北、中、南三區都可能發生。這兩型案例的發生年齡及性別偏好的差距不大:年齡的中數,CA16是2.93歲,EV71是2.75歲;性別比例,CA16男性占58.3%,EV71男性占60.6%。總括來看,CA16和EV71六年來幾乎一直都有中至高檢出量,在台灣地區這兩型之間似乎沒有明顯的流行關係或流行周期,這和日本或馬來西亞的情形不太相同。根據馬來西亞自1998年以來的調查,沙勞越(Sarawak)地區每隔2-3年EV71型案例數會明顯地上升一次,曾經大流行於2000、2003、2006年。而日本的腸病毒感染監測則顯示該國過去六年來,CA16和EV71是呈現“互補式”的流行,也就是2000、2003年流行EV71型,而2001、2002、2005年流行CA16型。判斷在台灣地區這兩型沒有明顯的波動,可能是因為定點醫師對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頰炎有高敏感性,持續性地對疑似病例採檢,所以CA16和EV71型的檢出一直維持在一定數量以上。這些流病資料對未來疫苗之研發十分重要。
2000-2005年這六年間還有其他型的流行,分述如下。1.2000年夏秋E30型流行於南部,前、後三年間歐洲、南美洲數國皆有其大流行;2.2000年秋至2001年秋E6型,由南部往中、北部傳播,同時期日本、希臘有流行報導;3.2004年CA16處於這六年來的最低量期,但有其他三型流行於不同年齡、不同季節:i) CA4於春季流行於1至6歲(10 to 90 percentile of age),中、南部案例較多,同年日本也流行,ii) CB4春夏於1至11歲,iii) CA10秋冬於0至6歲,南部案例稍多;4.2005年春CB3由南部往中、北部傳播,大流行於1至6歲,造成重症案例,該年日本也有大流行。整體來說,上述這些型通常只流行一、兩個季節,很少會持續超過一年,而台灣在流行的同時,國外也多有同型的流行。
這些流行型別的確認,一部份是拜賜於基因型的鑑定,例如2004年的CA4,CA10。在2000至2002年間,“未知型別”的腸病毒案例占了44-46%,但2003年後,降低到5-18%。前三年近半數的“未知型別”難免影響到整體結果的判讀,判斷應該有其他型別流行於這三年內沒被偵測到。所以在六年的趨勢上,只能觀查“可用單株抗體分類”的19型:我們主要看到CA16和EV71似乎一直有中高程度的活動,Polio在2001年有較高的檢出,而E30,E6,E11,E9,CB4等型在2001至2004年間分別在一、二個季節流行或活動過。根據目前分析出的結果,HEV-A種類過去六年來占了將近三分之二的案例數,將來在基因型別的鑑定上或在發展其它型別的血清鑑定時,應該要特別注意HEV-A種類下仍無法用單株抗體分類的十個型別。
這次的研究利用疾管局“合約病毒實驗室”的資料庫,分析探討2000至2005年腸病毒各型別的流行病學與相關因子。這一類全國性感染症的持續性監視系統或機制(continual national surveillance)是十分重要的,它提供了許多以前所不清楚的寶貴訊息,讓我們對腸病毒在台灣地區的流行病學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也能藉此分析結果對其防治提出有效的對策。(本研究結果已發表於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2007,感謝疾病管制局合約病毒實驗室)
圖片說明:Coxsackie A16 /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 Palmar Hand
《文:臨床研究組 曾凡真博士、蘇益仁組主任;圖:iStock.com/viyada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