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s是目前廣為認為最有臨床應用性的幹細胞種類之一,此類組織幹細胞不但具有多種細胞分化能力,也有強烈的免疫抑制功能,尤其是針對T淋巴細胞。研究團隊突破性地發現,利用MSCs分泌介白素IL-25因子以及進行細胞間之互動,可有效抑制因一種特殊的CD4 T淋巴細胞(會分泌介白素IL-17A,又稱為Th17細胞)過分激活而導致的嗜中性球自體免疫疾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等。Th17細胞反應在多種疾病中均有重要角色,包含許多種自體免疫疾病、慢性發炎疾病及癌症。本研究之成果,可以提供未來直接利用MSCs或藉由調控MSCs分泌IL-25之功能,來治療因過度Th17細胞反應而造成之相關免疫疾病。這些研究結果近期已發表於Cell系列之國際期刊Stem Cell Reports,且為該期刊當月的highlight論文,備受國際重視。〈更多內容〉
《文:秘書室賴瑨萱、細胞與系統醫學研究所顏伶汝研究員級主治醫師、癌症研究所劉柯俊副研究員;圖:期刊首頁》
以一名醫師研究員自許,李醫師的研究方向著重於解決現今缺乏有效治療藥物的惡性腫瘤型態,尤其著重於較少人願意投入的惡性肉瘤轉譯醫學研究。正因為該類腫瘤於全世界獲得的關注較常見的腫瘤明顯少了許多,至今該類患者仍無法獲得較有效的治療藥物。為快速發掘驅動腫瘤生長之重要生物標記,李醫師十年來與台灣惡性肉瘤權威—高雄長庚黃玄贏教授合作,利用array CGH以及methylation array合併public domain上的expression profiling資料庫進行生物資訊分析,企圖找出關鍵的腫瘤標記並進行驗證,也為該類腫瘤建立了臨床資料庫、細胞功能試驗,以及動物實驗模型,亦於NCBI GEO dataset上建立了全世界第一個專注於黏液纖維肉瘤(myxofibrosacoma)的array CGH資料庫(GSE35483)。〈更多內容〉
《文:癌症研究所、癌症研究所李健逢合聘主治醫師;圖:李健逢醫師》
《文/圖: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陳仁焜助研究員》
本次發表會將針對本院之疫苗生產技術平台、新型佐劑、手口足病及腸病毒新型疫苗研發、B肝偵測技術、藥物篩選平台、幹細胞再生研究和新藥開發技術等成果進行發表,並詳細介紹本院技術的產業發展潛力。
本院期許藉由此活動,為產業界與學研界人員建立交流與合作管道,促進產業評估並承接已開發技術,擴展研發成果的價值與生命,共同加速台灣生物科技的發展。
日期:2016年1月13日(星期三)13:00 – 17:00
地點: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演講廳
(台北市忠孝東路六段465-1號1樓)
網址:http://incubation.nhri.org.tw/20160113/
《文/圖:技轉及育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