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自2012年起執行「慢性腎臟病防治與照護品質5年提升計畫」,希望整合全國資源,擬定有效之慢性腎臟病防治策略,並以促進慢性腎臟病疾病防治、降低末期腎臟病發生率與降低門診透析之醫療費用為目的。本院基於發展國人重要疾病與健康的整合研究,且身負協助政府制定醫療保健政策的角色,自2012年起接受委託,參與全國慢性腎臟病的防治工作,並透過國民健康署菸害防制基金的補助,利用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與台灣腎臟醫學會全國透析資料庫來建立監測指標並整合監測資料庫,以年報編撰的方式呈現歷年台灣慢性腎臟病之變化趨勢,進行「慢性腎臟病防治與照護品質」相關的監測暨評估分析。《2014台灣腎病年報》已於2015年2月出版,而《2015台灣腎病年報》亦於2016年1月出版。〈更多內容〉
《文/圖: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
陳醫師的研究興趣主要為剖析抗癌藥物抗藥性機轉、找尋驅動腫瘤生長之重要生物標記,以及新穎抗癌方法之發展。近幾年來,陳醫師解析出細胞內O6-甲基鳥糞嘌呤-脫氧核醣核酸-甲基轉化酶(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之表現與白金類抗癌藥物抗藥性之機轉關係,並發現此轉化酶之表現與鼻咽癌患者治療預後呈現相關性。〈更多內容〉
《文/圖:癌症研究所》
傳統強調「低鈉」的原則儘管正確,但對於許多人始終有適應上的難度;有鑒於此,營養學家根據營養學於生理上的效用,提出並強調「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調整脂肪酸比例」、「調整六大類食物比例」、「選擇健康烹調方式」及「控制攝取適當熱量」的飲食建議,透過全方位的飲食調和,達到血壓調整的效果。其原理說明如下:〈更多內容〉
《文: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醫療保健研究組潘文涵合聘研究員;轉載自健康體位促進網;圖: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WAKE TAIWAN計畫團隊》
睡眠時間的需求與模式會隨年齡的增長而改變,兒童與青少年需要比成年人更多的睡眠,有趣的是,老年人所需的睡眠時間是與年輕成年人差不多的。然而,許多原因造成老年人的睡眠時間常常不足,這些原因包括覺得不舒服或疼痛、白天打盹而幹擾夜間睡眠、服用某些藥物反而讓人更清醒。不論原因為何,睡眠不佳可能衍生許多問題,一旦沒有一夜好眠,第二天就很可能會覺得煩躁、有健忘的傾向、沮喪、白天嗜睡,甚至於更容易發生跌倒或其他意外事故。〈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整理;圖:NIA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