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緊張、各種壓力明顯提升,導致神經與精神疾病逐漸成為社會的文明病,例如:中風、末稍循環障礙、自律神經失調、慢性疲勞症候群及癌症。現代文明病對家庭造成嚴重的影響與衝擊,且無形中所耗用的社會醫療成本甚鉅。為此,本院醫奈所邀聘國立新加坡大學神經科技研究院(Singapore Institute for Neurotechnology)廖倫德博士加入醫奈所為專任助研究員。
廖博士於2012年取得國立交通大學電機與控制工程研究所博士學位,此後積極投入生醫光電與前瞻感測器開發之研究工作。廖博士主要研究主題為開發多模態神經光學造影技術(in-vivo multimodal optical neuroimaging system)於神經科學(optics to neuroscience)與小動物疾病模型(small animal disease models)上之應用。〈更多內容〉
《文/圖: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
由於有關卵巢癌之腫瘤屬性與來源其新觀念的湧現,故此報告的出版正是及時。這些新概念對卵巢癌的分類有深遠的影響,包括舊文獻的解釋無法明確區別卵巢癌的類型、對於特定卵巢癌類型其風險因素的辨識、早期偵測早期預防的改善與標的分子治療的機會、臨床試驗的設計等;例如,新發現許多漿液性癌卵巢癌源自於輸卵管遠端的細胞小群體,而不是卵巢本身,揭示了改進現有早期檢測和篩選方法所面臨的挑戰,以及著重於原位採樣的新方法,以確定在婦女癌前病變。此外,這些新的概念也補足了現有知識的不足,例如需要確認允許細胞自輸卵管或其他生殖道的組織脫落、以致於在卵巢中嵌入與繁殖的因素,以及轉移至其他常見的部位等。重要的是,要將這些概念傳布給潛在的高危險群,例如接受輸卵管切除術者。〈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整理;圖:出版品封面》
WHO指出,造成孩童聽力受損的原因包括:遺傳(40%),特別為近親結婚;孕婦懷孕時受到德國麻疹或巨細胞病毒感染或幼兒受麻疹、腮腺炎及腦膜炎所引起的感染(31%);早產、低出生體重、新生兒黃疸或生產時缺氧(17%);藥物毒性,如仍有多地區的兒童接受未管制的耳毒性抗生素治療常見的感染與使用治療瘧疾、肺結核及癌症的耳毒性藥物,而導致永久聽力受損(4%),以及其他如新生兒加護病房的儀器噪音、長時期接觸高分貝的3C產品或是近距離接觸鞭炮或煙火(8%)。〈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張喬菀編譯;圖:WHO宣導海報》
清單內之論文依研究單位筆畫分類,有興趣之讀者可從相關論文之出版平台取得全文,或本院網際網路首頁「本院簡介」之「機構典藏系統」下瀏覽相關內容。
《文:編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