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癌症研究所邱慶豐獨立博士後研究學者》
利用生物方法生產人類生長激素和胰島素已將近40年。近年來因為重組蛋白技術的成熟,以蛋白質作為治療藥物已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圖一);這些蛋白質產品融合了生物和藥理元素而產生許多抗體衍生物(例如:antibodies、Fabs、scFvs)、抗體藥物複合物(ADC)、原生和非原生的融合治療蛋白質產物(fusions of therapeutic proteins with native and non-native products)和雙特異性抗體治療蛋白融合(bispecific antibodies),這些極具潛力以蛋白質為基礎的藥物,不論在臨床上或疾病治療上均產生極大的影響力。過去15年來,由於對蛋白質藥物治療與藥物動力機轉研究的需求日益增加,不僅建立明確生物藥藥物動力技術,而且也鋪成許多理論性設計的新型療法。今日,超過40種單株抗體藥物與可結晶區(fragment crystallizable region, Fc)融合治療藥物在美國銷售,並有超過四百多種生物藥在臨床開發階段,並評估其治療各種疾病的可能性,包括癌症、免疫功能不全和傳染性疾病。然而,儘管有一些正向的結果,卻只有約12%生物藥通過臨床試驗並進入市場;造成如此高的淘汰率有幾項因素,其中,生物藥缺乏療效往往被認定為主要原因。然而要達到最優化效能要求,最重要的就是是否能夠傳遞足夠有效藥物濃度於標的器官。〈更多內容〉
《文/圖:生技與藥物研究所葉燈光副研究員、石全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許博士於2006年取得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機械工程博士學位後,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麻州總醫院及波士頓薛里納兒童醫院(Shriners Hospitals for Children)進行博士後研究,2009年加入本院醫學工程研究組(現為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擔任助研究員。
許博士研究領域為微流生醫晶片(microfluidic biochips)技術與細胞相關之生物與醫學應用。許博士研究團隊利用微流與生醫微機電技術(BioMEMS)發展一項新穎的癌細胞遷移實驗晶片,藉由微流晶片之精密實驗控制與極少量樣本試劑需求等特點,有效地增加相關實驗之效率以及降低實驗成本。〈更多內容〉
《文/圖:編輯中心整理》
課程訊息、報名方式、收費標準及線上報名請至:http://ibenenroll.nhri.org.tw
課程諮詢可email至ibenservice@nhri.org.tw,或洽陳先生: (037)246166#38134。
【課程表】
《文/圖: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