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3 期 2017-04-11
會議報導 2017台灣—ISHAM致病性黴菌研討會會後報告 Report on 2017 Taiwan-ISHAM Symposium of Medical Mycology
近年來,由於免疫不全患者增加及國人壽命延長,黴菌感染人數日益增長,不僅成為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更帶來高致死率或併發症,加上目前抗黴菌藥物選項有限,黴菌防治已是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2002年,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陳宜君醫師、疾病管制署李淑英博士及本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以下簡稱感疫所)羅秀容研究員共同成立「台灣黴菌研究團隊(Taiwan Mycology Group)」進行相關研究及推廣工作,同時定期每二年舉辦成果發表會(Symposium of Medical Mycology)。今(2017)年,由本院、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及國際人類與動物真菌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uman and Animal Mycology, ISHAM)主辦,由台灣感染症醫學會、中華民國真菌學會、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台灣微生物學會、台灣醫事檢驗學會、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及財團法人謝維銓教授感染醫學文教基金會共同協辦之「2017台灣─ISHAM致病性黴菌研討會(2017 Taiwan-ISHAM Symposium of Medical Mycology)」於3月10日假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103講堂盛大舉行。〈更多內容〉 《文: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羅秀容研究員;圖:林志兆研究助理》
院務紀事 陪你一千個日子—從陽明來的老樹 Old trees transplanted from NYMU extend their shielding and greenery at NHRI
健康知識 飲食因素與疾病風險 How dietary factors influence disease risk
所謂民以食為天,飲食為能量的來源,亦為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之一,但隨著全球飲食文化的改變,不良的飲食引起許多慢性疾病;且經研究證明,攝取過多的糖分、鹽分或油脂,會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幸好,遵循均衡飲食能有效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中風、糖尿病的風險。許多文獻確切地指出鈉及含糖飲料這兩種食物成分與心臟代謝疾病(cardiometabolic)的關聯性,但缺乏針對其他食物成分的研究。近期的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中一項由美國Tufts大學進行的比較風險評量研究,試圖瞭解個別食物成分與死於心臟代謝疾病風險的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