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張恕研究員、郭立威助研究員、吳俊翰助管理師》
翁紹華博士於2004年取得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博士學位後,先在台灣的研究單位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接著到法國巴黎皮耶與瑪莉居禮大學和美國匹茲堡大學化學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2010年受聘為本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現為生技與藥物研究所)專任助研究員。
翁紹華博士實驗室發展出一系列thiazolidinone化合物,可變構調節μ-鴉片受體,使其可被原為μ-鴉片受體拮抗劑之naloxone或是naltrexone活化,並在小鼠模式展現出止痛效果,較嗎啡的副作用更少,為新穎的鴉片類無癮止痛藥。於2016年選出候選藥物DBPR116,同年也與研發團隊共同獲得第13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之肯定。另一方面,翁博士實驗室也發展出對吲哚胺2,3-雙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 IDO1)的活性有良好抑制能力的一系列phenyl benzenesulfonyl hydrazide類的化合物,在同源小鼠CT26腫瘤模式中,以口服400毫克/公斤、1日投兩次藥,也有顯著的腫瘤生長抑制效果(TGI = 73%,day18)。此外,該所結構生物學家伍素瑩研究員亦成功地解析數個由翁博士所發展的另外兩個系列的抑制劑與IDO1蛋白的共結晶結構,這些結構資訊搭配藥物化學設計將有助於IDO1抑制劑的研發。翁博士將繼續致力於新穎鴉片類止痛藥物與IDO1抑制劑於癌症免疫治療的研究,以增進國人醫藥使用之福祉。
《文/圖:生技與藥物研究所》
類風濕性關節炎通常發病於中年,但也可能好發於任何年齡層,且女性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機率比男性高。類風濕性關節炎影響全身多個關節,患者會感到疼痛、局部發熱及腫脹,特別是起床或長時間不活動後。目前尚不清楚引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確切病因,但研究發現與基因、環境(如吸菸或病毒)及荷爾蒙有關(病情可能於懷孕中改善或生產後發作)。這些因素引起自身免疫系統對關節組織發動攻擊,導致關節囊發炎與增厚,造成關節嚴重損害。現階段無法治癒類風濕性關節炎,但如能及早診斷並接受治療,將能控制發炎,避免關節受損,恢復日常生活及機能。〈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張喬菀編譯;圖:NIH News in Health April Issue》
因此,本院圖書館特別邀請對於世紀末歐洲戲劇、猶太研究、西洋歌劇、當代美國劇場等領域相當有研究的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王寶祥副教授,引領同仁一同進入歌劇電影中的世界。
歡迎有興趣之同仁與院外人士報名與會。
講題:「歌劇與電影」專題分享暨茶會
日期:2017年4月25日(星期二)
時間:12:30 - 14:30
地點:圖書館1F藝文區(苗栗縣竹南鎮科研路35號)
院內同仁報名網址:請點選此處
院外人士報名網址:請點選此處
歡迎踴躍參加!
《文/圖: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