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哺乳類動物腦裡,側腦室(lateral ventricle)的室壁下區(subventricular zone, SVZ)為腦內神經幹細胞一個主要聚集的區域,這些細胞是提供腦神經再生的主要來源,而腦微血管是室壁下區神經幹細胞匿居的主要組成之一。處於靜態的(quiescent)及快速分裂的(transit amplifying)神經幹細胞均聚集於腦血管內皮細胞(endothelial cells)暴露之處。在細胞培養實驗裡,血管內皮細胞所釋出的分子可刺激神經幹細胞增生;至於腦神經幹細胞與腦血管內皮細胞「直接接觸」對腦神經幹細胞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尚待研究,也是目前幹細胞及神經科學領域中熱烈討論的一項課題。根據早期在果蠅生殖幹細胞匿居的瞭解,有學者提出腦血管內皮細胞的直接接觸是為了維持神經幹細胞處於靜態,然而這樣的推測受到挑戰。〈更多內容〉
《文/圖: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李小玲副研究員》
為探討提升我國健康照護品質的前瞻議題,本院與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國民健康署,於2017年7月14日(星期五)假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聯合舉辦「Global Burden of Disease國際評比前瞻研討會—台灣健康照護品質成效與挑戰」會議,邀請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及本院林奏延董事長致詞。林董事長表示該論文的確給國內一些警訊,國內學者也由各種角度提供建言,但重要的是如何利用這次機會,檢討我國健康及醫療體系的缺失及未來的策進作為。會中特別邀請Lancet文章協作者:本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溫啟邦名譽研究員與台北醫學大學高志文助理研究員演講,並邀集多位國內公共衛生、腎臟病、糖尿病及醫學界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以及相關衛生主管機關代表,針對Lancet評比結果,共同思考及深入剖析台灣醫療現況,建立有助於擬定未來改善台灣健康照護品質相關政策之共識。〈更多內容〉
《文: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蔡艷清、曾鈺珺;攝影: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邱英豪;審校: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熊昭所長》
余代理院長首先表達歡迎之意,隨後由廖經倫所長帶隊參觀cGMP生物製劑廠並詳細解說;嗣後於會議室中分別由生物製劑廠劉士任代理執行長與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廖經倫主任進行簡報。由於菲律賓也有與我國類似的公共衛生議題,Arenas主席非常仔細地詢問本院研究發展,也高度肯定本院的成就,並期盼未來有更多交流的機會。
政府正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本院作為醫藥衛生研究機構,非常樂於為全球公共衛生與學術外交盡一分心力。
《文/圖:總務室魏騰利主任》
今年的競賽共分為團體賽及個人賽,團體賽共有7隊(每隊為4至7人),分別是癌症研究所、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疫苗中心、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A及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B;另有男女混合雙打5隊及男子單打6人。今年賽事盛況空前,各位選手均展現高昂鬥志,競爭格外激烈,增添比賽的可看性。現場啦啦隊也不忘熱情為選手加油打氣,氣氛好不熱鬧!〈更多內容〉
《文/圖:桌球社》